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多發,如何防范非法集資,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經濟金融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2021年2月10日,國務院發布《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將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為幫助廣大投資者識別和遠離非法集資,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梳理了近年來非法集資的相關材料,以系列形式發布給大家。本期是如何防范非法集資。
一、遠離非法集資堅持“六不”原則
1.對高息“誘餌”不動心
每當遇上諸如此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千萬得悠著點兒,更不能因為看到別人發了財眼紅,抵擋不住誘惑盲目跟風。
2.對老板“實力”不崇拜
有些老板花費巨資做廣告、買頭銜、搞宣傳,用光鮮的“企業形象”忽悠和迷惑群眾。因此不能被某些企業天花亂墜的自吹自擂所迷惑。
3.對“官方”背景不迷信
在非法集資中,某些政府官員的參與或者假借官員名義、編造官方背景往往更容易盅惑群眾。要切記:官員未必就代表官方,有官員參與并不等于就是正規融資活動。
4.對熟人“熱心”不輕信
非法集資大都借助于傳銷手段,多是經親戚、朋友、熟人介紹、推銷,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礙于面子也不便推辭,這種方式更容易在民間滲透,危害也更廣。因此,面對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銷,得多長個心眼兒。
5.對“合法”吸儲不大意
銀行工作人員的“合法”身份往往讓人深信不疑,極有可能給個別心術不正者可乘之機。存款應該到銀行窗口,取得合法的存取憑證,而不要輕易交給個人。
6.對違規吸儲不參與
面對非法集資,為民既要不信“非”,更不要參與。我們不但要自己遠離非法集資,而且要以一個公民的良心和責任,自覺抵制、積極舉報非法集資行為。
二、風險提示
本中心特別提示廣大投資者,務必謹慎投資,如遇有以下現象,務必高度警惕:
1、所許諾的投資收益率畸高,尤其是許諾“靜態”、“動態”收益等回報方式;
2、電話推介、設立大量分支機構推介“投資項目”;在街頭、超市、商場等人群密集、流動場所及金融機構辦公場所附近發放“理財產品”廣告;頻繁招攬老年人投資,尤其以公開講座、聚會、饋贈禮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加入;
3、以“虛擬貨幣”、“資金互助”及境外股權、期權、期貨、能源、礦產、外匯、貴金屬等投資、交易為噱頭吸引投資,投資金額不限且許諾固定回報;聲稱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但并不辦理合伙企業的工商注冊登記手續;
4、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高管人員使用虛假身份注冊、經營或有不良信用記錄、網上負面信息;
5、公司注冊地、網站注冊地、服務器所在地在境外或高管系外籍人員的公司,以公開講座、演講等方式吸引投資;
6、以各種“山寨”榮譽稱號和所謂的名人、專家做廣告宣傳,以及以大型集會、慶典等方式宣傳、推介“投資項目”;
7、要求向個人賬戶交付投資款、以現金、POS刷卡等方式交付投資款或者讓投資人在境外開立銀行賬戶劃轉投資款。
8、收取投資款的賬戶系以外籍人員尤其是東南亞籍人員身份在境內開立;
9、聲稱與銀行“戰略合作”或者聲稱群眾的資金由銀行托管、監管,但實際上僅僅是在銀行開立有賬戶。